
在美国能源版图上,一个曾象征灾难的名字正悄然改写命运。三哩岛——这个因1979年部分堆芯熔毁而被刻入公众记忆的核电站,如今竟要重新启动了。更令人意外的是,推动它“复活”的,不是怀旧情绪,而是当下最炙手可热的人工智能产业对电力的渴求。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特朗普政府已批准向星座能源公司提供10亿美元联邦贷款,用于重启这座位于宾夕法尼亚州萨斯奎哈纳河中央的电站。能源部长克里斯·赖特直言,此举不仅是为了增加电网的可靠电力、抑制不断上涨的电价,更是为了“让制造业回流美国”。在他看来,稳定且大规模的清洁电力,是重振本土工业的关键一环。
事实上,计划重启的并非当年出事的反应堆,而是电站另一座未受损的机组——它在2019年因运营成本过高而被迫关闭。如今,微软的一纸20年购电协议,让它重获生机。这家科技巨头正为其遍布全球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寻找全天候、高可靠性的电力来源,而核电恰好具备这种“永不停机”的特质。科技行业对电力近乎无底洞般的需求,正在悄然重塑传统能源的命运。
星座能源预计,整个重启工程将耗资约16亿美元,目标是在2027年让这座更名为“克兰清洁能源中心”的设施重新并网发电,届时可为电网贡献约800兆瓦的清洁电力。公司称,在当前政策环境下,项目推进速度“大幅加快”,且“未牺牲安全与质量”——这背后,是特朗普政府对核能的强力支持。该政府已明确提出,要在2050年前将美国核能装机容量从目前的100吉瓦提升至400吉瓦,不仅要新建10座大型反应堆,也要盘活现有资产。
这一转向并非凭空而来。过去几十年,美国核电举步维艰:自1990年代以来仅新增三座大型反应堆,且均严重超支延期;在页岩气革命带来的廉价天然气冲击下,核电一度在市场中节节败退。但俄乌冲突引发的欧洲能源危机,让多国重新审视核能的价值。法国、日本、英国纷纷调整政策,将核电纳入能源安全的核心选项。美国亦不例外。
赖特还提到,如今的核监管思路正在转变——减少繁文缛节,聚焦实质安全。“对于新一代反应堆来说,这会更容易实现。”尽管三哩岛使用的是成熟技术,但它的重启本身,已然成为政策、市场与技术需求交汇下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当三哩岛的冷却塔再次升起蒸汽,那或许不只是电力的回归,更是一个信号:在AI驱动的新工业时代,曾经被恐惧笼罩的核能,正以一种务实甚至迫切的姿态,重新回到国家能源战略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