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5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Thomas Laubach货币政策框架的研究会议上表示
“官员们认为,有必要重新考虑有关就业‘缺口’的表述。在上周的会议上,我们对平均通胀目标制也存在类似思考。”
他说,“自2020年以来,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的审查将反映我们对这些变化的评估。”
鲍威尔称,较高的实际利率可能反映了未来通胀可能比2010年代间歇期更加波动的可能性,称“供应冲击”将“更频繁且可能更持久”,这对经济和央行来说是一个困难的挑战。
他的讲话反映了,美联储对其货币政策策略的正在进行深刻反思,尤其是在零利率、就业不足和平均通胀率目标等关键领域的重新定位。
在2020年,美联储对引导经济的方式进行了两项重要改革。
其一,美联储引入了“灵活平均通胀目标”(Flexible Average Inflation Targeting, FAIT),允许通胀在一段时间内略高于2%,以弥补此前低于目标的时期;
其二,强调“就业不足”而非“偏离最大就业”,在失业率较低的阶段,将不再为防范可能的通胀压力而预防式加息,也就是别看到失业率下去了,就过早地收紧货币。
然而,2021年的通胀激增暴露了这货币框架在应对供应冲击和需求过热时的局限性,导致美联储反应迟缓,直到2022年才大幅加息。
在过去十年(2010-2019),全球经济因低增长、低通胀和低自然利率(neutral rate)而导致政策利率常接近零下限(effective lower bound)。美联储因此设计了2020年的这个货币框架,旨在通过允许通胀超调来刺激经济。然而,2021年通胀飙升和当前的高利率环境(4.25%-4.5%)表明,零利率不再是常态,美联储需要重新校准政策工具以适应更高的自然利率和更频繁的通胀波动。
更高的利率基线意味着美联储在经济下行时有更多降息空间,无需依赖非常规工具(如QE,大规模资产购买或负利率)。鲍威尔强调避免重返“零利率游乐场”,可能意在警告市场不要期待长期宽松政策,短期内利率可能维持高位或进一步上调以应对通胀。
当前框架问题:2020年框架将就业目标从“偏离最大就业”改为“就业不足”,缩小了实际就业人数与最大化就业目标间的“缺口,意味着美联储只对失业率过高(而非过低)做出反应。这种设计旨在避免因低失业率(如2019年的3.5%)而过早加息,但导致2021年通胀高企时,美联储因等待就业“完全恢复”而延迟加息。
鲍威尔建议重新审视“就业不足”措辞,允许美联储在低失业率但通胀上升时更灵活地收紧政策。这表明美联储可能回归更传统的“双向就业目标”,即既关注失业率过高,也关注过低可能引发的通胀压力。
美联储可能更早对通胀风险做出反应,而非一味优先就业。例如,当前4.2%的失业率已接近充分就业,若通胀因关税持续上升,美联储可能无需等待就业数据恶化即收紧政策。
也就是说,鲍威尔这话是“中性偏鹰派”信号,暗示短期内降息可能性降低,尤其在通胀预期上行时。
2020年货币框架的灵活平均通胀目标(FAIT),是允许通胀在一段时间内超调2%,以抵消此前低通胀时期。
然而,2021年通胀快速突破2%并持续高企,平均通胀目标未能有效锚定预期,反而让市场误以为美联储对高通胀容忍度更高。此外,FAIT缺乏明确的时间范围,削弱了其对公众预期的引导作用。如今鲍威尔暗示,可能放弃FAIT,回归传统通胀目标制(Inflation Targeting, IT),即直接瞄准2%通胀,而不追求长期平均。鲍威尔强调,未来框架需更“通用和灵活”,以应对供应冲击和通胀波动。
在传统通胀目标制下,美联储可能对通胀超调反应更快,减少2021年“暂时性”误判的重复。明确2%目标而非模糊的“平均”概念,有助于稳定长期通胀预期,特别是在关税等外部冲击下。
市场可能将此解读为鹰派转向,预期短期内利率维持高位,甚至可能进一步加息以应对关税引发的通胀。
鲍威尔的讲话既是对过去政策失误的反思,也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战略调整。美联储放弃零利率假设和FAIT反映了美联储对经济结构变化(高自然利率、频繁供应冲击)的适应,旨在提高政策灵活性和有效性。鲍威尔通过强调“等待清晰数据”和“重新平衡就业与通胀”,试图管理市场预期,避免市场误判美联储将迅速降息。
鲍威尔为何在2020年货币政策框架审查的五周年之际,才做此调整?这和2025年的经济环境复杂化有关。
首先,特朗普政府的大规模关税政策,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内推高通胀,同时抑制经济增长,造成“滞胀”风险。关税一次性影响,可能让短期通胀预期上行,但长期通胀预期仍锚定在2%左右。失业率稳定在4.2%,接近充分就业,工资增长温和,劳动力市场不再是通胀的主要驱动因素。当前联邦基金利率范围为4.25%-4.5%,反映了更高的实际利率环境。
美联储认为经济已摆脱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的“新常态”,需要一个更适应高波动性和供应冲击的政策框架。
对于鲍威尔的讲话,市场的理解也出现了分歧,债市来看,2年期的美债大幅下跌,反映债券市场预期美联储不会维持长时间的高利率。
而在CME 中对于七月不降息的概率也出现了下滑,债市和期货市场都认为鲍威尔是在放鸽,认为鲍威尔的调整是要上调 2% 的通胀。
而美股市场则展示出了不同的预期,纳指纳指终结六连涨,标普从上涨转为下跌,连带 $BTC 都暂时跌破了 1030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