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球资讯 >  深度分析 >  总统杠上法院:特朗普关税背后的权力游戏
总统杠上法院:特朗普关税背后的权力游戏
林天心 来源: 2025-09-02 03:15
        
重点摘要
特朗普推出近一个世纪来最激进的关税制度,却严重依赖一项从未用于征税的紧急权力法,此举遭两级法院接连否决,一场关于权力边界的深层博弈正在上演。

在推出近一个世纪以来美国最激进的关税制度时,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选择了一条前所未有的法律路径——启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这项诞生于1977年的法律,设计初衷是应对海外异常威胁,主要用于制裁和冻结资产,历史上从未被任何一任总统用于征收广泛的进口关税。特朗普试图凭借它,为针对中国、加拿大、墨西哥等贸易伙伴的全面"互惠"关税提供法理基础,这一举动立刻引发了法律界的震动。

这场激进的尝试很快遭遇了司法系统的强烈反弹。今年五月,两家联邦法院相继裁定他错误地援引了IEEPA。在上诉程序中,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于八月再次维持原判,明确指出特朗普利用该法征收关税超越了其法定职权。法律专家一针见血地点破了其中的关键:IEEPA的吸引力在于其"不需要任何程序",总统可以自行做出决定,没有听证,没有报告,这给了行政当局最大的自由裁量空间。

然而,这场法律博弈才刚刚开始。虽然法院作出了不利裁决,但关税目前依然有效,诉讼很可能一路诉至最高法院。这场较量的核心,早已超越了关税本身,触及了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深层脉络。值得注意的是,最高法院在本任期内已多次介入类似争议,暂停了下级法院阻止行政政策的禁令,有时甚至不提供详尽理由。这种通过"影子案卷"进行的紧急干预,引发了关于程序正当性和司法与行政权力界限的广泛担忧。

更令人忧虑的是,特朗普政府被指责屡次藐视法庭命令却未承担实质后果。批评者认为,最高法院的某些决定无形中为政府创造了一个"法外之地",动摇了"法治"的基础——即政府必须受法律约束,且法律必须可执行。正如一位保守派律师所警告的:"美国的法治正面临着一代人以来从未见过的严重威胁。"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在最近的一起案件中,政府甚至在法庭考虑其是否违抗命令之前,就获得了最高法院的支持。

尽管IEEPA是当前争议的焦点,但国会确实通过其他法律授予了总统一定的关税权力。从基于国家安全的《贸易扩展法》第232条,到应对不公平贸易的"301条款",这些工具都提供了备用选项。但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伴随着更多的限制和程序要求。例如,232条款要求商务部进行长达270天的调查,201条款则规定税率上限为50%且必须分阶段递减,而122条款更是将关税限制在15%以内且最长不得超过150天。相比之下,IEEPA几乎没有任何程序性约束,这解释了为何特朗普会选择这条"快车道"。

这场权力博弈还拥有其国际维度。2018年,加拿大和墨西哥就曾因钢铝关税在WTO对美国提出挑战,质疑其以国家安全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虽然该案最终通过双边协议解决,但它为当前的行为提供了一个重要先例。值得注意的是,当时两国指控美国违反了多项WTO规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保障措施程序,这些指控与当前的情况惊人地相似。

而特朗普以应对芬太尼危机为由对多国征税,则暴露了其关税政策的另一重困境。分析指出,关税针对的是合法贸易渠道,而芬太尼贩运主要由犯罪组织通过非法途径进行,征税根本无法触及问题的核心。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这种单边行动反而可能阻碍打击毒品所需的国际执法合作,因为被加征关税的国家往往正是美国需要合作的对象。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争议还触及了一个更深层的宪法问题:总统是否能够凭借紧急权力来重新定义国会的贸易权?最高法院近年来发展的"重大问题原则"表明,当行政机关试图基于模糊的法律授权来做出具有重大经济和政治影响的决定时,法院应当持怀疑态度。这一原则已经在环保和学生贷款减免等案件中得到应用,很可能也会成为本次关税诉讼的关键法律武器。

眼下,所有的目光都投向最高法院。其最终裁决将产生深远影响:要么约束总统权力,维护制度的传统平衡;要么为未来总统更广泛地使用紧急权力开创一个强大的先例。这场由关税引发的风暴,其本质是一场关于权力边界的测试。正如历史所表明的,权力的扩张往往始于紧急状态下的例外措施,但这些临时措施很可能成为永久性的权力转移。在这个意义上,最高法院的判决不仅将决定这些关税的命运,更将重新定义美国行政权力的轮廓,影响可能持续数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