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十年,提到欧洲的债务危机,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希腊和意大利。但从2025年开始,欧洲的新病人是浪漫之都、时尚之都的法国!高额债务、不断上升的借贷成本、政府频繁垮台……这一切的关键词,曾是意大利的标签,如今却精准描述着法国的现状。
如今,法国的政坛简直是动荡模式全开。法国当前的总理弗朗索瓦·贝鲁(François Bayrou)正面临一场关键的议会信任投票,时间定在9月8日。为了削减赤字、控制债务,他想推行一个440亿欧元的财政紧缩计划。可一旦投票失败,他将成为一年半内第四位下台的总理。
在法国,这样的频繁更换首脑极为罕见。要知道,法国以前可是欧盟制度稳定的象征。但近年来,这种稳定感正在迅速消失。说白了,就是经济搞不好,老百姓就不满意,民意一分裂,政府就啥改革都推不动。改革推不动,则进一步加重财政危机——法国正陷入一个典型的恶性循环。
法国的财政状况正急转直下,国家债务从2017年的2.2万亿欧元,直接飙到了2025年的3.3万亿欧元。而且2025年赤字预计将达GDP的5.4%,远超欧盟3%的安全线。最要命的是,法国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居然已经超过了希腊,跟意大利持平了。这在金融市场里,可是非常危险的信号。
相较之下,曾经被法国人嘲笑的意大利和希腊,早在2010年代就被迫经历了痛苦的财政紧缩,如今财政反而更稳定,连意大利总理梅洛尼都快成为战后任期最长的总理了。如今法国反倒掉队,可谓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更难的问题在于,法国不是不想改,而是改不了!法国的议会现在是三足鼎立,彻底撕裂了。左翼派别的,坚决不让削减社会福利,要知道法国65%公共支出都是社福。中间派(贝鲁与马克龙联盟)和保守派的,主张增加军费抗俄,但不加税。极右翼(勒庞阵营)的,要砍欧盟缴款和移民支出,但养老金绝对不能碰。这三派互不相让,结果就是,任何政策都别想顺利通过。
那么,法国怎么会走到今天这一步呢?其实早在马克龙上台初期,就埋下了伏笔。2017年起,他为了刺激经济大手一挥,废除了富人税、房产税,还降低了公司税,并设立资本利得统一税率。虽然短期内吸引了不少外资,失业率降至7%的新低,但到2023年,这每年少收的620亿欧元税收,可是个天文数字,相当于GDP的2.2%。
随后多重危机接连袭来,先是黄背心抗议,政府掏了170亿欧元才摆平。接着是新冠疫情,又花了418亿欧元救助。俄乌战争一来,能源补贴又烧掉了260亿欧元……就这样,在不加税、改革又受阻的情况下,法国的国库就被一步步掏空了。
最近,总理贝鲁还想出个奇招——取消复活节和5月8日(胜利日)两个全国假日,想让大家多干活、多创收。结果左派不买账,连极右翼都跳出来骂他“背叛民族记忆和文化根基”。这下不仅没拉到支持,反而把老百姓也给得罪了,信任投票的前景更是雪上加霜。
面对这种僵局,马克龙无可奈何,主动解散议会,重新提前选举。结果选出来的议会更碎片化了,谁也拿不到多数席位。自此之后,法国彻底进入了一个“所有法案都变成对政府信任公投”的局面,治理效率直接跌至冰点。所以,如今别再以为法国是欧洲的优等生了。2025年,它很可能成为欧元区新的不稳定引爆点。如果法国无法迅速走出困局,欧洲的核心可能动摇,欧元区的风险溢价也可能重新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