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政府正悄悄酝酿一项可能在西海岸掀起轩然大波的能源计划:重新开放加利福尼亚近海的石油钻探。据知情人士透露,这项方案最快本周公布,还将同步提出在阿拉斯加周边和墨西哥湾东部开展新的海上钻探。这不仅是对拜登政府临卸任前颁布的太平洋与大西洋部分海域钻探禁令的直接推翻——该禁令不久前刚被路易斯安那州一名联邦法官裁定为越权——更可能让总统与加州州长加文·纽森之间本就紧张的关系再度升级。
“钻吧,宝贝,钻吧”从来不只是竞选口号,而是特朗普能源战略的核心。他反复宣称,只要放开油气生产,就能让美国人的能源账单砍掉一半以上。对饱受高通胀和油价折磨的选民来说,这听起来确实诱人。但现实远比口号复杂得多。如今的石油公司普遍更愿意把利润分给股东,而不是砸钱去搞动辄耗时数年、成本高昂的海上项目。即便如此,特朗普仍执意加速推动化石能源扩张,同时大幅削减对可再生能源和减排政策的支持。国际能源署已因此下调了美国未来十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增长的预期,明确指出联邦税收优惠退坡和监管风向转变是主因。
今年4月,内政部长道格·伯古姆就已下令启动新一轮海上油气租赁销售的时间表,称这是“负责任的海上能源开发”,能创造就业、提振经济、强化能源独立。然而在加州,这套说辞几乎无人买账。正在巴西参加联合国气候大会(COP)的纽森直接批评为“刚出台就注定失败”。加州政府随后回应称,联邦层面尚未正式通报具体方案,但强调“成本高昂且风险更大的近海钻探,将把沿海社区置于不必要的环境与安全威胁之下”。
这种抵触情绪并非空穴来风。1969年圣巴巴拉海域那场灾难性的漏油事件,至今仍是加州人心中的环保警钟,也直接催生了现代环保运动。几十年来,该州一直走在脱碳前沿,大力扶持太阳能、电动车等清洁技术。尽管眼下加州汽油价格全美最高,民众对生活成本怨声载道,州政府也在积极与炼油厂沟通以稳定供应、防止价格飙升,甚至努力保住日渐萎缩的炼油能力,但从未考虑通过近海钻探来增加产量——过去二十年,全美原油产量节节攀升,而加州本土产量却已缩水超过一半。
当然,也有声音在为钻探松绑摇旗呐喊。以美国石油学会为首的行业团体早在今年6月就致信白宫,称太平洋沿岸的油气资源“易于开采”,并将企业缺乏投资兴趣归咎于“政治阻力造成的寒蝉效应”。他们暗示,只要政策风向一转,“进一步开发的机会就会存在”。
这并非特朗普首次尝试撬动近海钻探。他在第一任期就曾大力推动类似计划,最终却因法律挑战无疾而终。如今卷土重来,面对的不仅是司法和环保的双重门槛,还有一个早已做好准备、坚决捍卫清洁能源路线的加州。而纽森作为2028年民主党潜在的总统候选人,这场能源博弈,恐怕早已超越政策分歧,演变为一场关于国家未来方向的政治角力。